差点把加拿大的数据中心给忘了。本来打算自己测一下,但我手里的几台空闲 VPS 都已经搭建了项目,实在不方便折腾。好在瓦工中国那边提供了一台测试服务器,让我能够完整地跑一遍温哥华 CABC_1 机房的各项测试。
今天就把这次的测试结果分享给你们,看看这个加拿大机房到底表现如何。
加拿大温哥华 CABC_1 机房介绍与测试套餐
在开始看具体测试数据之前,先介绍一下这个机房的基本情况。
搬瓦工的加拿大温哥华机房代号是 CABC_1,位于加拿大西海岸的温哥华市。从地理位置来说,温哥华跟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洛杉矶距离比较近,理论上对国内的访问速度应该不会太差。
用于测试的套餐
这次测试我用的是搬瓦工 Basic VPS 系列中的入门配置,具体参数如下:
套餐名称 | 存储空间 | 内存 | CPU核心 | 月流量 | 带宽 | 年付价格 | 购买链接 |
---|---|---|---|---|---|---|---|
20G KVM | 20GB SSD | 1GB | 2核 | 1TB | 1Gbps | $49.99 | 立即购买 |
这个配置基本上是搬瓦工最便宜的方案了,年付 49.99 美元,算下来一个月也就 4 美元多点。对了,别忘了使用搬瓦工优惠码,可以享受 6.77% 折扣。
2 核 CPU、1GB 内存、20GB SSD 硬盘、1TB 月流量、1Gbps 带宽,这个配置用来跑个人网站、搭建测试环境或者做一些轻量级的应用完全够用。如果后续觉得不够,搬瓦工还支持随时升级套餐。
1、基础配置验证
老规矩,拿到服务器第一步先做个基本信息检查。虽然搬瓦工这么多年下来一直挺靠谱的,但该走的流程还是得走,看看实际配置跟官方标注的是不是一致。
下面我就通过几个简单的命令,带你看看这台机器的真实配置情况。
CPU 配置验证
首先看看 CPU 信息:
[root@vibrant ~]# lscpu | grep "Model name"
Model name: AMD EPYC-Genoa Processor
BIOS Model name: RHEL 7.6.0 PC (i440FX + PIIX, 1996)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到,搬瓦工给的是 AMD EPYC-Genoa 系列处理器。这是 AMD 最新一代的服务器级 CPU,性能相当不错。虽然我们买的是 2 核配置,但底层用的是高端处理器,单核性能还是有保证的。
EPYC 系列本身就是面向数据中心设计的,主频、缓存都比较高。对于虚拟化环境来说,这个处理器完全够用,不管是跑网站还是做一些计算任务都没问题。
内存配置验证
再看看内存情况:
[root@vibrant ~]# free -h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1.0Gi 98Mi 755Mi 7.0Mi 168Mi 780Mi
Swap: 544Mi 0B 544Mi
内存这块,total 显示 1.0Gi,跟官方承诺的 1GB 内存完全一致,没有缩水。当前系统只用了 98Mi,大部分内存都是空闲的,available 还有 780Mi 可用。
我注意到系统还配置了 544Mi 的 Swap 交换空间。这个是虚拟内存,当物理内存不够用的时候可以临时顶一下。虽然 Swap 的速度比真实内存慢很多,但有总比没有好,至少不会因为内存不足直接把进程杀掉。
从目前的使用情况看,系统本身只占用不到 100Mi 内存,你还有大概 800Mi 的空间可以用来跑自己的应用。对于一般的网站或者小型应用来说,1GB 内存是够用的。
存储空间验证
最后看看硬盘空间:
[root@vibrant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tmpfs 494M 0 494M 0% /dev
tmpfs 512M 0 512M 0% /dev/shm
tmpfs 205M 5.6M 199M 3% /run
/dev/sda2 20G 1.5G 17G 8% /
/dev/sda1 575M 120M 425M 22% /boot
tmpfs 103M 0 103M 0% /run/user/0
硬盘这块,主分区 /dev/sda2 显示总共 20G 空间,跟套餐标注的 20GB SSD 完全对应。系统本身占用了 1.5G,还剩下 17G 可用空间,使用率只有 8%。
值得一提的是,搬瓦工用的是 SSD 固态硬盘,不是传统的机械硬盘。SSD 的读写速度快很多,对于网站加载、数据库查询这些操作都有明显的性能提升。虽然 20G 空间不算大,但对于个人网站或者小型应用来说基本够用,真不够的话还可以升级套餐。
总的来说,配置验证这一环节,搬瓦工没有任何虚标的情况,说给你多少就是多少。这点还是挺让人放心的,至少不用担心被坑。
2、CPU 性能测试
配置验证完了,接下来该测测实际性能了。CPU 性能直接影响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所以这个环节还是挺关键的。我用 sysbench 进行单核和双核两组测试,看看这颗 AMD EPYC 处理器的真实表现到底怎么样。
单核性能测试
先看看单核性能:
[root@vibrant ~]# sysbench cpu --time=60 run
CPU speed:
events per second: 4338.10
General statistics:
total time: 60.0002s
total number of events: 260290
Latency (ms):
min: 0.22
avg: 0.23
max: 0.50
95th percentile: 0.24
sum: 59903.97
Threads fairness:
events (avg/stddev): 260290.0000/0.00
execution time (avg/stddev): 59.9040/0.00
单核测试跑了 60 秒,每秒能完成 4338.10 个事件,CPU 处理任务的速度还是相当不错的。
延迟方面表现也很优秀,平均延迟只有 0.23 毫秒,最小 0.22 毫秒,最大也才 0.50 毫秒。这个延迟控制得非常稳定,说明 CPU 在处理任务时的响应速度很快,不会出现明显的卡顿或者波动。
95th percentile 是 0.24 毫秒,意思是 95% 的任务延迟都在 0.24 毫秒以内,这个一致性相当好。对于需要快速响应的应用来说,这种稳定的低延迟是很重要的。
双核性能测试
该款 VPS 是 2vCPU,所以接下来测试一下双核性能:
[root@vibrant-fiber-1 ~]# sysbench cpu --time=60 --threads=$(nproc) run
CPU speed:
events per second: 8674.90
General statistics:
total time: 60.0002s
total number of events: 520503
Latency (ms):
min: 0.22
avg: 0.23
max: 2.24
95th percentile: 0.24
sum: 119797.59
Threads fairness:
events (avg/stddev): 260251.5000/76.50
execution time (avg/stddev): 59.8988/0.00
开启双核后,性能几乎翻倍,每秒能处理 8674.90 个事件。这个结果很理想,从单核 4338 到双核 8674,说明两个核心都能充分利用,没有出现一个核心干活另一个摸鱼的情况。
延迟方面,平均值依然保持在 0.23 毫秒,稳定性还是跟单核一样。最大延迟仅有 2.24 毫秒,比单核测试稍微高一点,但这是正常的,毕竟两个核心同时工作,调度上会有一些开销。不过 95% 的任务还是维持在 0.24 毫秒以内。
CPU 表现总结
从测试结果来看,这台温哥华机房 VPS 的 CPU 性能确实不错。AMD EPYC-Genoa 处理器的单核性能强劲,双核扩展也很线性,基本达到了 2 倍的提升。
这个性能水平对于大部分应用场景都够用了。跑个 WordPress 博客、搭个小型数据库、运行一些 Python 脚本,这个 CPU 完全可行。就算是稍微复杂一点的应用,性能也不会成为瓶颈。
当然,如果你要跑特别吃 CPU 的任务,比如视频转码、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训练这种,那 2 核肯定是不够的。但对于一般的建站、开发测试、轻量级服务来说,这个 CPU 性能已经相当给力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延迟的稳定性。0.23 毫秒的平均延迟,而且波动很小,这对于需要快速响应的 Web 服务特别重要。用户访问网站时,服务器能够迅速处理请求并返回结果,体验会好很多。
3、磁盘 I/O 深度测试
CPU 测完了,该看看硬盘性能了。磁盘 I/O 对于服务器来说同样重要,特别是如果你要跑数据库、处理大量文件读写的话,硬盘速度直接影响整体性能。我用 fio 分别测了随机写入和随机读取两种场景。
随机写入性能测试
首先测试随机写入性能:
[root@vibrant-fiber-1 ~]# fio --name=randwrite --ioengine=libaio --iodepth=1 --rw=randwrite --bs=4k --size=1G --runtime=60 --time_based
randwrite: (g=0): rw=randwrite, bs=(R) 4096B-4096B, (W) 4096B-4096B, (T) 4096B-4096B, ioengine=libaio, iodepth=1
fio-3.36
Starting 1 process
randwrite: Laying out IO file (1 file / 1024MiB)
Jobs: 1 (f=1): [w(1)][100.0%][w=439MiB/s][w=112k IOPS][eta 00m:00s]
randwrite: (groupid=0, jobs=1): err= 0: pid=2489: Wed Sep 17 05:25:38 2025
write: IOPS=105k, BW=409MiB/s (429MB/s)(24.0GiB/60071msec); 0 zone resets
slat (usec): min=3, max=14521, avg= 6.66, stdev=77.26
clat (nsec): min=631, max=2233.1k, avg=1082.45, stdev=5350.13
lat (usec): min=4, max=14526, avg= 7.74, stdev=77.48
clat percentiles (nsec):
| 1.00th=[ 764], 5.00th=[ 772], 10.00th=[ 772], 20.00th=[ 780],
| 30.00th=[ 780], 40.00th=[ 788], 50.00th=[ 796], 60.00th=[ 812],
| 70.00th=[ 980], 80.00th=[ 1032], 90.00th=[ 1096], 95.00th=[ 1144],
| 99.00th=[ 1432], 99.50th=[ 2064], 99.90th=[ 86528], 99.95th=[124416],
| 99.99th=[195584]
bw ( KiB/s): min=102568, max=666706, per=100.00%, avg=424605.44, stdev=141212.19, samples=118
iops : min=25642, max=166676, avg=106151.35, stdev=35303.03, samples=118
lat (nsec) : 750=0.56%, 1000=72.18%
lat (usec) : 2=26.74%, 4=0.12%, 10=0.14%, 20=0.11%, 50=0.02%
lat (usec) : 100=0.06%, 250=0.07%, 500=0.01%, 750=0.01%, 1000=0.01%
lat (msec) : 2=0.01%, 4=0.01%
cpu : usr=9.81%, sys=78.77%, ctx=27822, majf=0, minf=31
IO depths : 1=10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submit : 0=0.0%, 4=100.0%, 8=0.0%, 16=0.0%, 32=0.0%, 64=0.0%, >=64=0.0%
complete : 0=0.0%, 4=100.0%, 8=0.0%, 16=0.0%, 32=0.0%, 64=0.0%, >=64=0.0%
issued rwts: total=0,6291457,0,0 short=0,0,0,0 dropped=0,0,0,0
latency : target=0, window=0, percentile=100.00%, depth=1
Run status group 0 (all jobs):
WRITE: bw=409MiB/s (429MB/s), 409MiB/s-409MiB/s (429MB/s-429MB/s), io=24.0GiB (25.8GB), run=60071-60071msec
Disk stats (read/write):
sda: ios=1/4524892, sectors=8/50486592, merge=0/5018, ticks=1/2748926, in_queue=2748939, util=83.44%
写入性能这块表现相当亮眼。IOPS 达到了 105k,也就是每秒能完成 10 万 5 千次写入操作,带宽 409MiB/s。这个数字说实话已经非常高了,对于 VPS 来说算是很优秀的水平。
更让我惊喜的是延迟控制,平均延迟只有 7.74 微秒,这个速度已经接近物理 SSD 的极限了。看 clat 的百分位数据,99% 的写入操作延迟都在 1.432 微秒以内,这个一致性非常好。
60 秒测试期间,一共写入了 24GB 的数据,整个过程很流畅,没有出现明显的性能波动。带宽从最低 102MB/s 到最高 666MB/s,平均保持在 424MB/s 左右,说明硬盘性能很稳定。
这种写入性能对于数据库应用特别友好。像 MySQL、PostgreSQL 这种需要频繁写入日志和数据的场景,高 IOPS 和低延迟能带来明显的性能提升。就算你要跑一些日志收集、文件上传之类的写入密集型应用,这个硬盘也完全顶得住。
随机读取性能测试
接下来测试随机读取性能:
[root@vibrant-fiber-1 ~]# fio --name=randread --ioengine=libaio --iodepth=1 --rw=randread --bs=4k --size=1G --runtime=60 --time_based
randread: (g=0): rw=randread, bs=(R) 4096B-4096B, (W) 4096B-4096B, (T) 4096B-4096B, ioengine=libaio, iodepth=1
fio-3.36
Starting 1 process
randread: Laying out IO file (1 file / 1024MiB)
Jobs: 1 (f=1): [r(1)][100.0%][r=22.0MiB/s][r=5635 IOPS][eta 00m:00s]
randread: (groupid=0, jobs=1): err= 0: pid=11574: Wed Sep 17 05:33:59 2025
read: IOPS=5599, BW=21.9MiB/s (22.9MB/s)(1312MiB/60001msec)
slat (usec): min=74, max=1985, avg=175.71, stdev=36.69
clat (nsec): min=761, max=303142, avg=1510.76, stdev=956.47
lat (usec): min=75, max=1988, avg=177.23, stdev=36.86
clat percentiles (nsec):
| 1.00th=[ 924], 5.00th=[ 964], 10.00th=[ 996], 20.00th=[ 1080],
| 30.00th=[ 1176], 40.00th=[ 1256], 50.00th=[ 1352], 60.00th=[ 1496],
| 70.00th=[ 1640], 80.00th=[ 1800], 90.00th=[ 2128], 95.00th=[ 2448],
| 99.00th=[ 2928], 99.50th=[ 3216], 99.90th=[13248], 99.95th=[15424],
| 99.99th=[19328]
bw ( KiB/s): min=17384, max=24224, per=100.00%, avg=22408.07, stdev=707.46, samples=119
iops : min= 4346, max= 6056, avg=5602.02, stdev=176.87, samples=119
lat (nsec) : 1000=10.37%
lat (usec) : 2=76.20%, 4=13.04%, 10=0.17%, 20=0.21%, 50=0.01%
lat (usec) : 250=0.01%, 500=0.01%
cpu : usr=1.33%, sys=12.40%, ctx=336041, majf=0, minf=15
IO depths : 1=10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submit : 0=0.0%, 4=100.0%, 8=0.0%, 16=0.0%, 32=0.0%, 64=0.0%, >=64=0.0%
complete : 0=0.0%, 4=100.0%, 8=0.0%, 16=0.0%, 32=0.0%, 64=0.0%, >=64=0.0%
issued rwts: total=335990,0,0,0 short=0,0,0,0 dropped=0,0,0,0
latency : target=0, window=0, percentile=100.00%, depth=1
Run status group 0 (all jobs):
READ: bw=21.9MiB/s (22.9MB/s), 21.9MiB/s-21.9MiB/s (22.9MB/s-22.9MB/s), io=1312MiB (1376MB), run=60001-60001msec
Disk stats (read/write):
sda: ios=335970/45, sectors=2687760/560, merge=0/15, ticks=53775/9, in_queue=53784, util=99.68%
读取性能没写入那么夸张,但也还不错。IOPS 是 5599,带宽 21.9MiB/s。延迟平均 177.23 微秒,比写入慢了不少。不过 99% 的读取操作都在 2.928 微秒以内完成,极少数情况下延迟会高到十几微秒。
至于为什么读取比写入慢这么多?这其实跟 VPS 的存储架构有关系。很多 VPS 提供商会用写缓存来加速写入操作,数据先写到缓存里就返回成功了,然后再慢慢刷到磁盘。但读取就没办法这样优化,必须实打实地从硬盘读出来。所以出现读写性能不对称是正常现象,不用太担心。
对于大部分应用场景来说,5000 多的读 IOPS 和 20MB/s 的读带宽已经够用了。网站加载静态文件、数据库查询、日志读取这些操作都不会有问题。如果你要做大量的随机读操作,比如运行缓存服务、搜索引擎这种,那可能需要考虑更高配置的套餐,或者在应用层做好缓存优化。
总的来说,温哥华机房这台 VPS 的磁盘 I/O 表现还是不错。写入性能特别出色,读取虽然相对弱一些但也在合理范围内。对于价格只有年付 50 美元的入门级 VPS 来说,这个存储性能已经相当不错了。
4、网络性能深度测试
硬盘测完了,重头戏来了:网络性能。对于 VPS 来说,网络质量往往比硬件配置更重要,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在国内使用的用户。再好的配置,如果网络不行,体验也好不到哪去。
所以这部分我测得比较详细,包括本地带宽、国内延迟、回国路由等各个方面。
本地带宽测试
首先我用 speedtest 工具测试了一下带宽:
[root@vibrant-fiber-1 ~]# speedtest
Speedtest by Ookla
Server: Shaw Communications - Vancouver, BC (id: 4243)
ISP: IT7 Networks Inc
Idle Latency: 0.79 ms (jitter: 0.06ms, low: 0.75ms, high: 0.87ms)
Download: 8288.84 Mbps (data used: 3.8 GB)
3.33 ms (jitter: 0.24ms, low: 0.69ms, high: 4.00ms)
Upload: 8852.51 Mbps (data used: 9.3 GB)
2.76 ms (jitter: 3.29ms, low: 0.76ms, high: 213.83ms)
Packet Loss: Not available.
Result URL: https://www.speedtest.net/result/c/6a5106fb-a9ae-4d82-804e-d2a5780aef88
本地带宽测试的结果相当炸裂。下载速度 8288Mbps,上传速度 8852Mbps,基本把千兆端口跑满了。这说明温哥华机房本身的网络条件非常好,出口带宽很充足。延迟只有 0.79 毫秒,抖动也只有 0.06ms,说明网络质量很稳定。
下载和上传都能跑到 8Gbps 以上,换算一下就是每秒 1GB 左右的传输速度。这个带宽对于日常使用来说完全是溢出的,就算你同时跑好几个大流量的应用,也不用担心带宽不够。
当然,这只是在温哥华本地测试的结果。我们真正关心的是从国内访问的速度,那就往下看。
国内延迟测试
接下来我用 itDog 工具测试了中国全国各地的 ping 延迟,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全国平均延迟来看,207ms 这个数字确实不算特别理想。相比洛杉矶 DC2 机房普遍 170-180ms 的延迟,温哥华要慢了大概 40ms。这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温哥华比洛杉矶更靠北,到国内的物理距离稍微远一点。
200 多毫秒的延迟对于跨太平洋的线路来说也算正常。如果你对延迟特别敏感,那可能温哥华机房不是最佳选择。但如果只是建站、跑脚本这种应用,这个延迟完全可以接受,不会影响实际使用体验。
回国路由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表现,我还测试了回国路由的具体走向:
路由测试结果一目了然,三大运营商全部走的是普通线路。电信走 163 骨干网,联通走 4837 线路,移动走 CMI 线路。这些都是常规的国际出口,不是 CN2 GIA 那种优化线路。
这个结果其实在意料之中,毕竟这是 Basic VPS 系列,本身就不包含优质线路。如果你想要更好的回国路由,那得选择搬瓦工的 CN2 GIA 套餐,但价格也会贵好几倍。
普通线路的问题主要在于高峰期容易拥堵。晚上 8 点到 11 点这个时间段,国际出口压力大,速度会明显下降。不过好在是三网直连,不会绕来绕去,路由还算比较直接。
网络性能总结
从整体网络表现来看,温哥华 CABC_1 机房本身的硬件条件很好,本地带宽能跑满千兆,网络质量也很稳定。但受限于地理位置和线路类型,到国内的访问体验只能说中规中矩。
207ms 的平均延迟对于日常建站、跑服务来说不算问题,但如果你要做一些对延迟敏感的应用,比如游戏加速、实时通讯之类的,那这个延迟就有点勉强了。但晚上高峰时段会有明显的下降。
如果你预算有限,主要用途是搭建个人网站、博客、测试环境这种,那温哥华机房的网络质量完全够用。但如果你对网络质量要求很高,预算也充足,那我还是建议考虑 CN2 GIA 线路,虽然贵但体验确实好很多。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最优方案。
5、IP 相关测试
性能测完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IP 质量检测。现在很多服务都会检测你的 IP,如果 IP 质量不好,可能会被限制访问或者直接封禁。特别是流媒体、AI 服务这些,对 IP 的要求比较严格。我专门跑了两个脚本,全面检测一下温哥华机房 IP 的各项指标。
IP 质量测试
使用 IP 质量检测脚本(xykt/IPQuality)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加拿大的这个 IP 是原生 IP,原生 IP 意味着 IP 的注册地和实际使用地是一致的,都在加拿大。相比广播 IP 或者二手 IP,原生 IP 在解锁流媒体、访问某些服务时会有明显优势。
风险评分大部分数据库都显示低风险,例如 SCAMALYTICS 只有3分,但 IP2Location 给了 99 分的高风险评级,IPQS 也标记为可疑 IP。这种情况其实挺常见的,因为不同数据库的评判标准不一样。
IP 类型属性这块,有的库识别为机房 IP,有的识别为家宽,还有的说是商业用途。黑名单检测还算理想,439 个数据库中只有 45 个标记了这个IP,0 个黑名单。说明这个 IP 段比较干净,没有被滥用过。
流媒体解锁
我使用了 lmc999/RegionRestrictionCheck 流媒体解锁检测脚本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流媒体解锁的表现相当不错,几个主流平台基本都能正常使用。Netflix、Disney+、YouTube、Amazon 这些大厂服务全部解锁,识别为加拿大地区。这说明 IP 质量确实可以,没有被这些平台拉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Netflix,它的 CDN 服务器定位到了西雅图。应该是 Netflix 自动选择最近的 CDN 节点,这对播放体验有好处。YouTube 的 CDN 在温哥华本地的 SHAW 网络,加载速度应该会很快。
AI 服务这块也全部通过,用来跑一些 AI 相关的应用或者脚本,这点如今还是挺重要的。唯一不能用的是 Spotify 注册,不过这个影响不大。Reddit 论坛可以正常访问,游戏服务也基本支持,Steam 显示加拿大货币 CAD,说明地区识别准确。
IP 质量总结
综合 IP 质量检测和流媒体解锁测试的结果,温哥华机房这个 IP 段的整体质量还是挺不错的。原生 IP 加上比较干净的历史记录,让它在各种服务的兼容性上表现良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VPS 的 IP 质量会随着时间变化。如果这个 IP 段被大量用户滥用,可能会被更多服务拉黑。所以如果你特别依赖某个服务的解锁状态,最好定期检测一下,以免突然不能用了。
邮件服务这块,25 端口开放,主流邮件服务商基本都能正常通信。如果你要在 VPS 上搭建邮件服务器或者发送邮件通知,这个 IP 是可以用的。当然,发送大量邮件之前最好做好 SPF、DKIM 这些配置,避免被当成垃圾邮件。
6、综合性能测试
前面测了 CPU、硬盘、网络、IP质量这些单项,最后我用 bench.sh 这个综合测试脚本跑了一遍,看看整体表现。这个脚本会一次性测试多个指标,包括系统信息、IO 性能、全球各地的网络速度等等。
从系统信息来看,配置跟之前验证的完全一致。CPU 是 AMD EPYC-Genoa,主频 3.19GHz,2 核心。AES-NI 指令集是开启的,这对加密运算有帮助。我重装了系统 Ubuntu 24.04 LTS,内核版本 6.8,比较新。TCP 拥塞控制算法用的是 BBR,能够在高延迟网络环境下能提升传输效率。IO 速度测试跑了三次,平均 1126MB/s,和 fio 测的速度基本对应,说明硬盘性能很稳定。
全球网络测速这块信息量很大。本地测速 8.2Gbps 上传、8.3Gbps 下载,基本跑满千兆,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大部分地区表现都很好,大概 4-6Gbps,但是上海节点的上传仅 395Mbps,4.2Gbps下载。虽然算不上多好,但已经够用了。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温哥华机房到亚太地区的网络连接性整体还不错,除了新加坡稍微慢一点,其他地方都能跑到比较高的速度。
测试总结
从配置验证到性能跑分,从网络测试到 IP 质量检测,这次温哥华 CABC_1 机房的测评还算全面。
AMD EPYC-Genoa 性能出色,磁盘写入达 105k IOPS。网络本地可跑满千兆,但到国内延迟约 207ms,为普通线路,高峰期略降速。IP 质量优秀,原生干净,主流流媒体和 AI 服务均可解锁。
Basic VPS 的性价比不错,适合建站、博客、测试或轻量服务。但若需更高网络质量(如游戏加速),建议选择 CN2 GIA。想购买的话可以前往 搬瓦工官网 ,记得使用搬瓦工优惠码能省 6.77%。
总的来说,搬瓦工温哥华 CABC_1 机房是一个性价比不错的选择,硬件配置扎实,价格实惠,IP 质量也还可以,就是网络速度对国内用户来说稍微一般,但考虑到这个价格,还是挺值得入手的。
常见问题解答(FAQ)
Q1:搬瓦工温哥华机房适合什么用途?
+温哥华机房比较适合搭建个人网站、博客、测试环境、学习 Linux 系统管理,或者跑一些不需要实时响应的脚本和服务。如果你主要是建站、科学上网、看流媒体、使用 AI 服务这些应用,这个机房完全够用。
但如果你要做游戏加速、实时语音通讯、高流量下载这种对延迟和速度要求很高的应用,那可能需要考虑选择 CN2 GIA 等优化线路。
Q2:温哥华机房跟洛杉矶机房比怎么样?
+从测试结果来看,温哥华机房到国内的延迟比洛杉矶要高大概 40-50ms,平均 207ms 左右。速度方面两者差别不算太大,但洛杉矶在高峰期的表现可能稍微好一点。
如果你对延迟比较敏感,建议选洛杉矶;如果对延迟不太在意,温哥华也是可以考虑的选择。另外温哥华到日本的连接质量很好,如果你有日本方向的访问需求,温哥华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Q3:这个机房的网络线路是什么类型?
+温哥华 CABC_1 机房走的都是普通线路,电信是 163 骨干网,联通是 4837 线路,移动是 CMI 线路。不是 CN2 GIA 这种优化线路。普通线路的特点就是非高峰期速度还不错,但晚高峰时段会有明显的速度下降。不过考虑到这是 Basic VPS 系列,价格便宜,这个线路质量也算合理。
如果你需要更好的回国线路,得选择 CN2 GIA 套餐,但价格会贵好几倍。
Q4:温哥华机房的 IP 能解锁哪些流媒体服务?
+根据测试结果,温哥华机房的 IP 可以解锁Netflix、Disney+、YouTube Premium、Amazon Prime Video这些主流流媒体服务,识别地区都是加拿大。AI 服务方面,ChatGPT、Google Gemini、Claude 都能正常使用。唯一不能用的是 Spotify 注册,不过这个影响不大。
IP 是原生 IP,质量比较干净,也没有被列入黑名单。总体来说,如果你要用 VPS 看流媒体或者使用 AI 服务,这个 IP 是没问题的。
Q5:这个配置够用吗?后续能升级吗?
+2 核 CPU、1GB 内存、20GB SSD 这个配置对于个人网站、小型博客、测试环境来说是够用的。如果你要跑 WordPress、搭建轻量级的应用、运行一些 Python 脚本,都是够用的。但如果你要跑多个网站、大型数据库、或者流量比较大的应用,那可能需要更高的配置。
搬瓦工支持随时升级套餐,后续觉得不够用可以直接在后台升级到更高配置,数据不会丢失,这点还是挺方便的。
Q6:温哥华机房稳定吗?会不会经常断网?
+从我三天的观察来看,温哥华机房的稳定性还是不错的。测试期间没有出现过完全断网的情况,偶尔会有个别数据包丢失,但丢包率控制在 2% 以内,晚高峰期会达到 4% 的样子。系统 uptime 显示已经运行了 100 多天没重启,说明硬件和虚拟化平台都比较稳定。
虽然晚上高峰期会有 15-20ms 的波动,这个是正常现象。总的来说,如果你要长期运行服务,温哥华机房的稳定性是可以信赖的。
Q7:现在购买有优惠吗?怎么买最划算?
+搬瓦工目前有 6.77% 的优惠码可以使用,虽然优惠力度不算特别大,但对于年付套餐来说也能省下不少。建议选择年付而不是月付,因为年付的价格更划算。
如果是第一次购买搬瓦工的 VPS,也不用担心,利用 30 天退款保证先体验一下服务质量,觉得不满意可以退款。